浅谈:悦刻研究纪要
第一部分主要讲解ppt,ppt未有部分我记录如下:
盈利情况
调研下来Q424亿收入,全年45亿收入,收入和渠道数量正相关,目前渗透率不到1%,渠道远不饱和,布点效率高,直接转化收入。
净利率4.9%,13%管理费用系股权计提,2019净利率6%,20前3Q净利率爬升至17%,Q322%。已经开始找渠道商要利润,停止补贴,销售增速并没有下滑。
其他品牌不确定,悦刻心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老大,盈利确定性高,开店意愿强,不用担心没有复购用户,品牌推广。
市场空间
国内烟草市场规模消费量,占全球45%,烟民占全球1/3,3亿烟民,雾化渗透规模不到1%,20年底公布雾化电子烟终端市场零售规模150-160亿人民币,传统烟草20年利税1.4-1.5万亿,对应烟草零售规模为1.7-1.8万亿,电子烟150亿,1%不到。美国雾化19年渗透率10.5%,英国15%,全球2.9%,中国远低于平均水平,行业可能5年后到5%渗透率,对应千亿级市场。
监管4种情景假设:
1.一刀切电子烟市场,直接禁止:概率极低,产业已经发展壮大,当地产业链上下游纳税就业已经不小,在全球市场占比也在快速上升,目前应该不会强制禁止。
2.列为烟草专卖:短期可能性不大,现有烟草专卖法,电子烟不在其中,需要修改专卖法,比较耗时,立法依据不够充分,烟草专卖因为有烟叶,雾化电子烟,有电芯,金属结构件、雾化芯不可能专卖,尼古丁是否转卖还需要讨论,短期这个可能性不大。
3.对电子烟征税:参考海外,因为含有尼古丁不可能不管,加税对于悦刻和其他品牌来说是好事,有法可依,对于消费者也是购买合法超频,产业利润渠道上利润空间丰厚,会由渠道和消费者承担。
4.线下店面渠道需要牌照:注册制或者申请制,偏负面,会限制扩张速度,影响类似于加税,速度放慢,只要不一刀切就没事。
未来规划:
20年底接近1万家专卖店,今年预计会上调铺到2万家,明年达到3万+家,传统烟草零售店有500万个,悦刻电子烟专卖店远远不饱和,不用担心单店收入,3-5年不用担心。
Q&A
Q:国际上有没有做的大的公司?
A:Juul20年26%市占率,零售规模50亿美金,后面是VUSE10%市占率,帝国blu,日烟Logic,国内悦刻明年应该会变成全球第二大。
Q:思摩尔烟弹制造赚了很多钱,壁垒不够高,未来会不会格局不好?
A:不了解产业的比较难理解,但是对产业专家调研,数十家电子烟,思摩尔技术该工艺水平,包括品质一致性上全行业最好。竞争对手是否会进来?现有竞争对手里,目前看不到什么可以有把技术和产品做到有威胁的对象。跨行业的话,是否会有新的雾化技术,或者新材料,未来是有可能性的,但是目前判断不了节奏进展,2-3-5年技术迭代风险不高。
Q:品牌商角度来看,技术总在变,品牌商怎么应对,历史是怎样的?
A:Juul之前行业格局并不稳定,Juul是最为领先竞争优势,之前行业老大只有5%市占率,当时技术受制于尼古丁碱,后来juul发明了尼古丁盐大幅提升体验,升级到2.0,迅速占领美国市场。全球都开始用这个技术,下一次技术迭代还是可能会影响格局的,但是目前看不到。
Q:烟油采购谁的?
A:悦刻用的是玉鹏的,不在烟草专卖法限制里,可以进口含尼古丁烟油,也可以合成尼古丁,不受监管。列入专卖法涉及修改法条,比较难。
Q:中国最大烟草品牌?我只知道中华,收入体量?
A:国内最好的应该是云烟的,有好几个500万大箱以上的品牌,这个不会披露规模,是按箱数。
Q:电子烟出口金额,海关数据20年500亿,一次性烟占50%,我们现在卖的都是换弹式是主流占90%,和国外的结构不太一样,这个怎么看那,国内格局是否也会变?
A:国外因为禁止了口味型电子烟,但是一次性小烟可以不受限制,用户对于口味有需求,所以不正规厂家钻空子,进口一次性小烟。一次性小烟保存中,质量会变化,换弹没有这个问题。
Q:IQOS怎么看?(自己是烟民觉得iqos体验很好)A:属于HNB,做的事传统烟民的转换,国内也一样。两个群体不完全重叠,雾化更多转化新烟民,HNB90%以上用户来自于传统烟民。当时18年英美烟草雾化电子烟用户画像,新老烟民各占一半。我国这个情况来看,新烟民占比会更高。雾化电子烟烟民,不完全是做传统3亿烟民的生意。
Q:雾化技术和HNB技术核心壁垒在那?
A:雾化芯,决定了倒油效率,雾化效率,决定了口味,气溶胶大小。hnb加热和控温,300-350度。
Q:雾化思摩尔厉害,HNB呢?
A:最好的是菲莫国际的IQOS,加热片德国ist,控温芯片德州仪器。
Q:思摩尔国际HNB路线布局如何?
A:19年已经开始布局投入,现在不少人力投入在这块。
Q:合源的品牌喜雾,有一个压差方案,压力感应芯片,我觉得这个方案更符合情绪变化,觉得这个方案体验更好,咨询了喜雾门店,7成购买人群都选择压差
烟杆,悦刻还没有,这个前景怎么看?
A:加了一个感应器,控制雾化量,这块没有什么难度,成本3元,别的品牌想要退出也不难,可能会在别的产品线上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