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烟监管尺度待定,行业暴利是否一去不回
电子烟行业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状态,但是也有期待国家监管、出台行业标准的声音,但当《征求意见稿》突然发布,政策将落未落之时,身处电子烟圈层的人们仍然感受到了一场风暴的来袭。

电子烟的利润主要依靠烟弹的高频复购,但现阶段烟弹从成本价到销售价之间存在很大的利润空间,这让不少中小厂商瞄准了“通配”获利的路径——即专门模仿、生产适用于头部电子烟品牌烟杆的烟弹,并以较低的价格销售。
“现在电子烟及配件的代工厂在深圳、东莞等地已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,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包括烟杆、雾化芯、电池、烟油等配件。”在电子烟行业耕耘了近十年的赵云告诉记者,这个行业的入行及造假门槛都非常低,只要十几、二十万元的成本投入,就能很快做出与业内知名品牌外形近乎无异的产品。
但从另一种角度讲,电子烟的暴利或许将不复存在。业内人士透露,电子烟如果仅按照普通消费品征收13%的增值税,综合税率不及传统烟草的三分之一。“在监管缺失下,电子烟成为了一个风口下的暴利行业。”知名经济学家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表示。但一旦“意见稿”实施之后,按照目前普通烟草的综合税率,电子烟的税率会提升至60%左右。
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,过往那种低门槛、自由经营的时代将彻底结束,电子烟产业将进入许可经营时代。